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,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,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,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,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

創(chuàng)業(yè)詞典網 創(chuàng)業(yè)知識學習分享

加入收藏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 創(chuàng)業(yè)資訊 > 商界領袖

商界領袖

李開復:打造百億美元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必須做這三件事

分類: 商界領袖 創(chuàng)業(yè)詞典 編輯 : 創(chuàng)業(yè)知識 發(fā)布 : 07-20

閱讀 :416

2016年年初,創(chuàng)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帶領一幫中國創(chuàng)業(yè)者前往硅谷拜訪式學習,在前后10天左右的時間里,拜見了30位硅谷大佬。

  關于李開復的硅谷之行,新浪科技曾做過報道:《李開復:我在硅谷看到的最前沿科技趨勢》和《李開復自述:中國創(chuàng)業(yè)者為什么一定要去硅谷?》,其中記述了李開復在硅谷的所見所聞和所感。

  不過,在硅谷之行結束后,回顧一路思考,這位創(chuàng)新工場董事長如何看待“打造百億美元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”這件事?在李開復看來,有哪3件事是創(chuàng)業(yè)者必須要做的?  在創(chuàng)新工場、真格基金和隆領資本主辦的群英會活動中,李開復在演講中系統(tǒng)講訴了從硅谷之行中總結出的“百億美元獨角獸的秘密”,他向創(chuàng)業(yè)者分享:文化、人才和讓自己更強大,是打造百億美元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必備要素。

  但為什么是這三點?又怎么樣去實現(xiàn)?有沒有成型的公司經驗可參考?李開復在這次演講中做了詳細分享。

  以下是李開復在群英會上的演講實錄:  去年我們去了一趟硅谷,去了10天,拜見了30位大佬。

今天我可以用40分鐘,把里面最精華的東西提煉分享給你們,我們可以講什么公司在做什么產品,見了誰,但在座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要想想最需要的是什么?我想肯定還是想聽我們學到了什么。

  我們學到了什么?  在硅谷我們見了Google的資深副總裁Jonathan Rosenberg,他做了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分享。

在這個分享中我捕捉到幾個片段,但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:我們都知道怎樣做獨角獸,但怎樣做一個百億元的獨角獸?  作為一個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,如果你要做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,你要做三件事情:  1、引領公司文化戰(zhàn)略;  2、找符合這個文化的人;  3、自己作為創(chuàng)始人要變得更強大。

  這三件事不可以授權給團隊做,是作為創(chuàng)始人你自己必須要做的三件事情。

  一、引領公司文化戰(zhàn)略  公司三大支柱  第一大支柱:文化  我們去硅谷看了很多偉大的公司,包括Google、Tesla(設計并生產高檔電動車)、Apple等,回來之后我們讓CEO們寫總結,讓他們談一下“讓你最震撼的公司是哪一個”,沒想到,答案最多的竟是Airbnb(專業(yè)旅行房屋租賃)。

  坦誠說,當時我覺得Airbnb還是不要去了,因為我們的行程太滿,我覺得Airbnb只是在正確的時候做了一個網站,沒有什么好學的,而且成品也就一個網站,比較一般,可以不去。

但機緣巧合之下沒有砍掉這個行程,Airbnb成了大家學習體會最多的一家公司。

  我們對Apple、Tesla都很追捧,也了解一些,但為什么偏偏是我們不太了解的Airbnb最讓我們震撼?  因為Airbnb的文化。

  1)Airbnb的文化:好客的主人  Airnbn公司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:Be a host,意即做一個好客的主人。

這是公司的所有精髓。

  我們可能聽過很多公司文化、口號、公司的八大字精神等,我們所熟悉的龐大公司、通常傳統(tǒng)公司里的經常有這些,但Airbnb這句話最令我們震撼的是:每一個人心中所想到任何一句話,做的每一件事、每一個產品、每一個細節(jié)都要做到極致。

  在Airbnb參觀時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公司會議室都專修成了房東真實房子的模樣,這就讓員工每一秒鐘都能記得——我們要把一個房子打造得非常有特色,旅行者無論走到哪里,Airbnb都能給他們一種最大程度的歸屬感。

  舉幾個例子。

參觀別的公司時,給我們配一個講解員就已經很客氣了,但Airbnb派了4個,因為Airbnb覺得如果派1個人,40個人可能聽不清楚,于是就找了4個公司的員工,放下他們的工作,專門幫我們做講解。

他們真的在乎每一個用戶的體驗。

每年有非常多人參觀Airbnb,每個人都達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
  Airbnb做的每一個產品的每個細節(jié),都在傳遞一種信息:我要讓每一個房客都很開心,讓房客給我正面的評語、反饋。

  當年Airbnb的創(chuàng)始人把自己房子賣了,去住別人的房子,再去裝飾房子,他們第一個房子就是創(chuàng)始人自己裝飾的。

  你可能會說“Be a host”有什么了不起?這個很虛,這個是文化嗎?打造好的產品,增加用戶量才是重要的啊,但實際上是否如此?Airbnb的真正特色你真正了解么?  當你住Airbnb時,每天早上醒來打開每一扇窗子,它給你帶來的景色都不一樣。

每一個房東給你做的早餐送上桌都是熱騰騰,而且口味還不一樣,是費了心要做一個好的host。

其實Airbnb的成功在于把文化成功地傳遞給了每一個員工,每一個房東,讓每一個房客都感覺到賓至如歸。

  我們回來之后,看到幾個CEO的留言:  有一位CEO說:“任何參觀過Airbnb的人,估計都不會再有和他們直接競爭的念頭了,因為在精神上已經被它徹底擊潰。

”  第二個說:“其實情懷才是真正驅動共享經濟、自我管理的法寶”。

  第三個說:“看似務虛的文化,竟然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且反應在了員工、服務、產品上,讓更多房東、租客同樣享受到這種文化,并參與其中。

”  Airbnb公司成為百億美元的公司,是有它的道理的。

它在文化方面做到極致,而且難以復制。

  2)蘋果的文化:消失的飛碟  Airbnb的文化是一個樣子,其它的呢?  我們到了蘋果也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歡迎,蘋果的PhilSchiler親自帶了四個VP來歡迎我們,并且給了我們各種建議。

我們35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每位都有1分鐘機會提問,聽起來很好了吧?但當我們的車門打開,來歡迎我們的卻是個蘋果警衛(wèi)。

雖然有5位高管坐在房間里,但誰來迎接我們?是一個警衛(wèi),隨時看著我有沒有偷聽、偷看,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文化,是一個封閉隱秘的飛碟。

  進去之后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兩張Steve Jobs的照片,就算想拍照也沒有東西可以拍的,這就是蘋果的文化。

  我們也問了很多硅谷人,這么多公司,蘋果到底有什么不一樣?他說:蘋果一進入就消失了,就進入飛碟了,他們什么話都不能講。

  有一位叫張磊的CEO和蘋果的人聊了聊,最后他給張磊的產品提出很多好的建議,但當張磊不斷地在探聽FaceTime(蘋果公司iOS和Mac OS X內置的一款視頻通話軟件)跟我們產品有什么差別時,他們還是滴水不漏,絕對不透露任何東西。

所以進入蘋果就是上了飛碟,進入了外星,這是它的文化。

  3)Tesla的文化:科技愿景美國夢  到了Tesla的感覺是什么?  當時有一個講解員,進入就嚴禁拍照,他是一個打滿雞血,充滿熱情的講解員。

我們40人坐上車,就像到了迪斯尼或者環(huán)球影城:只看到一個鋼鐵人,青筋暴露地跟你講,我們公司多么了不起,做一個近400噸的機器,別人搬不過來,我們搬得過來。

   把一片鐵用0.1秒鐘壓成平面,每個Tesla的整個組合就是一片鐵做的,全世界沒有人能做到。

  Tesla整個工廠全是機器人,只有少數(shù)幾個人是碼農,他們在做協(xié)調的工作。

這些機器和少數(shù)的人和諧在一起,進入了科幻未來的世界。

  Tesla的文化是什么?科技愿景。

一個科技愿景等于美國夢的真實寫照,這是我第一次覺得Tesla特別震撼。

  在企業(yè)文化方面,我們到底在硅谷上學到了什么?  我們都認為所謂的硅谷文化是一個文化,認為硅谷文化就是一個開放、科技、產品的文化,其實不是的。

  在硅谷有1000個不同的偉大公司,每個公司的文化都不一樣,它之所以成功或不成功,在于它有沒有獨特的文化,有沒有震撼員工的新文化,有沒有具備情懷的文化,每一個公司都用它獨特的文化引領著公司走向卓越。

  文化是什么?文化這個詞不是特別精確。

  作為一個創(chuàng)始人,我在公司創(chuàng)造的文化、環(huán)境、愿景是什么?每一個偉大公司都有一個偉大的愿景,但不是因為這個愿景而偉大,而是因為每一個公司員工都深深地相信愿景。

  第二大支柱:使命  “幫人們省錢讓他們活得更好”是什么公司的愿景?沃爾瑪。

  一個好的愿景可以激勵人心,可以幫員工做抉擇。

當每天上班想到要買便宜貨,就不激勵人心了,要真正很深入地了解幫人們省錢是好事,為什么幫人們省錢?因為要讓他們活得更好,這就會讓人覺得我們是一個有情懷,有愿景,要改變世界,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公司。

  Airbnb的使命是“讓人天下為家”;文化是友善、好客,在乎用戶體驗。

  Google的使命是組織全球的信息;文化是讓更多聰明人能有自由、民主的方式,找一批精英來做才能夠做得非常高深的技術。

  第三大支柱:戰(zhàn)略基礎  關于戰(zhàn)略基礎來自《How Google Works》,這本書有個很重要的觀點:在創(chuàng)業(yè)階段VC不太看你的商業(yè)計劃,因為你寫完計劃,市場可能已經變了,可能你的計劃已經不對了,但你們的做事方式是基于你的文化和使命,看到現(xiàn)在的競爭環(huán)境和市場環(huán)境,判斷出以后做決定是基于什么。

  Google的戰(zhàn)略基礎就是:  每一個員工深深相信頂尖技術驅動世界;  增長為王,增長這件事情要比賺錢更重要;  拒絕跟隨別的公司。

  不是說這樣的戰(zhàn)略基礎適合每個公司,但知道戰(zhàn)略基礎是什么之后,要懂得判斷它是否適合于你的公司。

  Tesla的使命是讓汽車像自來水一樣。

想像一下:如果你是員工,每天上班把汽車做得像自來水一樣,是不是很興奮?  使命和文化都要非常清晰地適合公司,它一定是來自于你作為創(chuàng)始人的內心。

公司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公司一定是圍繞著創(chuàng)始人的。

除非你不想干,覺得沒有什么文化,就想賺錢,那就把公司賣掉,然后再讓別人去做。

  偉大的公司一定有一個強大、偉大的CEO,要有自己的使命文化和戰(zhàn)略基礎,而且要站得非常穩(wěn),能非常清晰地把每一個細節(jié)傳遞給公司,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它是很虛的東西。

  什么是一個正確的文化和使命?公司的靈魂。

  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基于情懷和價值,讓員工一聽就覺得很棒。

愿意每天起來以后,被使命所召喚和喚醒,覺得來公司是要改變世界的。

但使命和文化也要能真正解決艱難的問題,它們不是很普通的話題,還要足夠清晰和細膩。

  我見過90%的公司,基本都沒有這樣的使命和文化,看到的更多是謊話、廢話和套話。

  我們可以檢測一下:過去你曾經工作的任何一個公司,它的使命是什么?它的口號是什么?再想你一下Do you believe it?馬上就會有答案,可能大家覺得自己相信,但大部分還是不相信的。

  大部分公司都把使命和文化當成浪費時間的練習,那就讓員工一起討論一些東西,如你要做一個偉大的公司,一定雇了最棒的員工,最棒的員工是不會被騙的。

  聰明的員工看得清楚,眼睛是雪亮的。

這是一個正面的循環(huán):一個有情懷的公司能找到有情懷的人,他會愛你的公司,幫你做事,跟你站在一條線上。

如果只找一大堆雇傭軍,花錢找大家一塊賺錢,一起融資,一起忽悠VC的錢,他們也只會在你忽悠好的時候跟你在一起,忽悠不好的時候就走了。

  因此,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定要有讓人相信的使命和文化。

  使命和文化不是說有就贏,沒有就輸,而是要真心相信。

作為創(chuàng)始人要真正相信,要活出你的使命和文化,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都在看,如果嘴上說用誠信做文化,但實際上卻在拿回扣;或者創(chuàng)新是文化,但實際上卻在抄襲,這樣沒人會信的。

  舉個反例,有個公司說它的使命是“用我們的知識、創(chuàng)造力、勤奮,攜手頂尖伙伴,提升用戶滿意度,最大化股東價值”。

這個好嗎?這是套話。

哪一個公司有這個使命?雷曼兄弟。

  還有一個公司的使命是“尊重、誠信、溝通、卓越”。

這個好嗎?基本是謊話,這個公司是安然,但不是每個公司都在說謊話。

  作為創(chuàng)始人,有沒有用心把自己真誠的想法分析給員工,大家都在看著。

  文化不是口號,不是套話,是代表你的一句話。

能不能把這個精神執(zhí)行出來,能不能找到很美的口號,其實并不重要,甚至公司沒有一個口號也沒關系,但是你要清楚你在做什么,你的員工要跟隨你怎么做這件事情,那就足夠了。

  二、找符合文化的人  這是我1998年說的一段話:  “在工業(yè)社會中,一個最好的、最有效率的工人,或許比一個一般的工人能多生產出20%或30%的產品;但是,在信息社會中,一個最好的軟件研發(fā)人員,能夠比一個一般的人員多做出500%甚至1000%的工作。

”  現(xiàn)在是信息時代,一個頂尖的人才超級重要,而且比過去工作時代重要很多倍。

我們要有很棒的文化才能招到這種人,要給很大的空間,他們才能夠發(fā)揮。

這一批人來了才能鞏固你的文化,再吸引同樣一批很棒的人。

  這次硅谷之行的一位CEO參觀了Airbnb之后,他的感覺是:“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吸引人的文化,就不能用文化凝聚;沒有文化的認同,就只能挖到雇傭軍,那么它能頂住大風大浪嗎?”  人才到底有多重要?  用我們去硅谷的幾個名人做例子。

  瀏覽器是誰做的?Marc Andreessen,他做了NetScape、Mosaic,創(chuàng)辦了Andreessen Horowitz。

與其說創(chuàng)新工場像YC,我們更希望聽到創(chuàng)新工場像Andreessen Horowitz,這樣的人才值多少錢?花多少錢能找到呢?這樣的人才是無價的。

  再比如,我們在硅谷非常有幸見到Avie Tevanian,他是我當時讀博士時的同學,非常低調的,在網上搜不到他的東西。

   有人看過《史蒂夫·喬布斯》這部電影嗎?你們回去要看這部片子,不看不能稱為果粉。

這部片子里Steve jobs被趕走的時候,他說:“等我把Avie挖來,寫好操作系統(tǒng),蘋果就必須把我買回去了”。

  蘋果為什么把Steve jobs買回去?實際就是因為這位Avie。

這樣的人才值多少錢?一億美金夠嗎?十億美金夠嗎?這樣的人才是無價的。

作為創(chuàng)始人,你必須要了解人才的價值有多大。

  Google有位名人Jeff Dean,“Larry和Sergey的代碼真不能看,我全重寫了”這句話不是他說的,但他的意思是,Dean來Google之后,把Larry和Sergey寫的代碼全扔掉,雖然Larry是很了不起的創(chuàng)始人、產品人,但代碼寫得實在太爛了。

  Jeff Dean,大家都認為他是美國第一程序員,不但是程序員,還是架構師。

他為Google做了什么貢獻?大家知道MapReduce(一種編程模型,用于大規(guī)模數(shù)據(jù)集的并行運算)、BigTable(Google設計的分布式數(shù)據(jù)存儲系統(tǒng))、Dremel(Google 的“交互式”數(shù)據(jù)分析系統(tǒng))、Spanner(谷歌公司研發(fā)的、可擴展的、多版本、全球分布式、同步復制數(shù)據(jù)庫)嗎?這是Google整個龐大的架構。

為什么Google的搜索、AlphaGo能做得那么好?就是因為他基本把Google的代碼全寫了。

  1)人才有多重要?  作為一個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,你愿意把多少股份給JeffDean這樣的人?0.1%、1%還是10%,還是把你的股份全部給他?  作為一個公司的CEO,千萬不要認為我先來我就占80%,工程師最多0.1%,這樣的思維是永遠找不到像Jeff Dean這樣專才的。

這次我們在硅谷見到的這些天才都特別厲害。

除了單個的天才特別厲害之外,我們也會看到在很棒的文化中,整個公司都很厲害。

  如果只是抱著我只是管理者,我要找一批我管得住的人,這個時候你的公司就會不斷往下走。

我非常深信的一句話:一流的人補不一流的人,二流的人補三流的人,當有二流的人進入公司時,就會開始走下坡。

  這個演繹得最完美就是Paypal(國際貿易支付工具)。

Paypal的員工Elon Musk、 Reid Hoffman、Max Levchin、Chad Hurley、Dave McClure、陳士駿,這次硅谷之行有幸見到其中3個,都來自于Paypal,公司的總市值現(xiàn)在已經達到了600億。

  當你吸引最棒的人時,你可能就會產生巨大的價值。

  2)到底怎樣找人才?  作為CEO,應該把30%的時間花在挖掘人才上。

每找一個人不是達到公司最低水平,而是要能提升公司的平均水平。

比如你有10個人,再找第9名,至少要找一個具有前4名實力的,這樣公司才會不斷往上走。

當然文化愿景和認可度也很重要,因為一個很重視誠信的人如果找了一個老是喜歡做壞事的人,這樣他不會快樂,你也不會快樂。

  公司小的時候,最早的一批人定義了公司的文化,他們的發(fā)展對未來很重要,大家都會向他靠齊,所以這批人特別重要。

比如王強、徐小平、俞敏洪,他們的核心就意味著新東方成為了什么。

如果當時是俞敏洪和張三、李四,那可能就不會成為未來那么偉大的新東方了。

  當你的公司更大一點之后,你要花更多時間,深度認識核心員工,要做一個假想:假如公司要沉了,你只有一個救生艇,你會把哪10%的人放在救生艇上?這些人你要花更多的時間,給他們更多的股份。

  3)面包雖然重要,精神也一樣重要  如果你只是給錢是不會留住這幫人的,需要用真誠、精神、屬于你的使命還有重視他的感覺留住他們。

重視員工不是跟他拍拍肩膀說做得很棒就好,你講的每一句話都要證明:你搞懂了他在干什么。

  聰明人最不喜歡的就是老板只會說一些套話,哪怕是很好聽的套話。

一個老板如果是伯樂,就該跟員工說:你做的這個安全程序特別棒,幫我們公司省了多少錢,防止了什么問題,提升了多少估值,別的公司做不出來,你比別人好多少倍。

他們需要知道老板這么用心地在乎、了解他們,這就是管理聰明人的秘訣。

  4)找人不只是“填滿辦公室”  在初創(chuàng)期,前十來個員工應該用怎樣的態(tài)度看待。

公司大了不能像Google一樣,每個秘書都是斯坦福畢業(yè),但至少在核心、初期還有未來重要的崗位,都非常重要。

  管理人只有一個秘訣:作為聰明人,過去想怎么被管理,就要怎樣去管理別人,要不然就無法執(zhí)行,聰明人會把你看透。

  三、創(chuàng)始人自身要變得強大  如果說Airbnb最震撼,那最難忘的應該是我們在Yuri Milner家吃的那頓早餐。

Yuri Milner是Facebook、京東、小米的投資人,美國最牛的投資人,他在硅谷買了一棟1億美元的豪宅,請我們吃了非常豐盛的早餐,而且還有餃子。

在他的早餐桌上,他和我們分享了他對未來的展望。

  Yuri談到:“為什么世界上的科技革命還沒有結束?”  有很多統(tǒng)計的數(shù)據(jù)告訴我們,世界的消費百分比還遠遠沒有體現(xiàn)互聯(lián)網化的作用。

“互聯(lián)網+”也好,智能化也好,還非常早。

  Yuri分享了他喜歡的投資領域,我看到了一個特別成功的人的情懷:  A、非常謙虛;  B、對錯誤和失敗非常坦誠。

  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沒有投Uber,為什么呢?因為他總認為虛擬經濟代表了一切,虛擬經濟很難跟實體經濟結合,而且實體經濟很笨重,會把虛擬經濟拖垮,但這是錯誤的,從此以后他就要看虛擬和實體的聯(lián)合,所以投了滴滴。

  Yuri講這件事情的邏輯非常清晰、坦誠,大部分名人、投資人錯過了什么巨大的公司,總會找個借口,但他非常坦誠地表示錯在于他。

他擅于學習、總結,知道錯誤,承認錯誤,馬上修改。

他也分享了很多自己投資的歷史。

  有人問他:“你最失敗的公司是哪一個?”Yuri想了半天說:“沒賠過錢。

”  震撼人心的一點還在于:這么成功的一個人,不是在想著賺更多錢,不會因為錢多把人打敗了,不認為比別人更多錢,更會賺錢就是最牛。

他說:“我要想想幫人類做點什么事情。

”  他覺得在醫(yī)學和生物方面,只有諾貝爾獎不夠,要提供更多特殊獎,提供能夠攻破癌癥的獎。

在我得癌癥之后,他馬上打電話來提供各種資源;他還認為人類在宇宙間是不孤單的,所以拿了1億美金讓世界上所有星球的人能知道人類地球的存在,更有可能和我們建立聯(lián)系和關系,哪怕這個關系之中有幾千光年的差別,也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。

不管這件事情是對還是錯,他讓創(chuàng)業(yè)者感覺到:一個人真的成功之后,不能只是比別人賺得多,或者未來賺得更多,我們還需要有更多的夢想。

  看到他的層次和情懷之后,我們感覺到應該要把未來和夢想放得更大,放得更遠,讓自己達到這個階段以后不要頹廢,因為還有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。

  一位創(chuàng)業(yè)者問他:“你投了這么多偉大的公司,那些CEO們有什么特點?”他毫不猶豫地回答:“這些CEO有一個共同特點:‘不正常,很偏執(zhí)’。

”  他只投強大、不正常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這些創(chuàng)業(yè)者沒有一個是四平八穩(wěn)的職業(yè)經理人,沒有一個善于做產品、善于思考、善于溝通、善于融資,這些東西都應該要會,但不一定要全會,只有80分、90分、100分也行。

這些人要非常強大、不怕失敗、愿意挑戰(zhàn)未來,有All in的思維,要想得夠大、敢于突破框框,失敗了也沒有關系,絕不妥協(xié),這是10億美金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共同點。

  簡單一點就是:這些人不正常、偏執(zhí)。

并不是說每一個人都要這么做,但這是他絲毫不用思考就回答出來的。

  我們在硅谷這段時間,看到了很多偉大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他們身上什么地方偏執(zhí)?什么地方不四平八穩(wěn)?什么地方不正常?什么地方強大?  舉五個例子:  1)Facebook  Mark Zuckerberg每年會做一個新年計劃。

當Google、eBay在中國遭遇滑鐵盧之后,他堅決把Facebook帶入中國,而且為此學了中文,看習大大的書,看毛選,這樣的人強不強大?你能做到嗎?這樣的人是很特殊的,每年的新年計劃都不一樣,他今年的計劃是自己寫一個AI程序。

  他曾經說:要吃肉就得自己殺。

這樣的人強大、不怕風險、偏執(zhí)。

  2)Google  有人說Google做Alphabet(谷歌重組后的“傘形公司”(Umbrella Company)名)就是做個廣告,因為華爾街認為Google本身的搜索廣告業(yè)務很賺錢,但還是有不賺錢的業(yè)務,Google會把它進行分拆,這樣華爾街就會給更高的估值,因此才把不賺錢的無人駕駛、機器人、基因排序拆出來,這樣Google股票才會更多。

  是這樣嗎?我們也太低估Google了,它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做了搜索和廣告,打造了一個AI的大腦,這個大腦丟什么進去還要花很多功夫,但是可以領域突破,創(chuàng)造巨大的商業(yè)機會:丟基因排序進去就能做醫(yī)學的解決方案,丟圍棋譜進去,就變成一個AlphaGo,丟股票分析經歷進去,就可以做機器人訓練(Robot Training)。

  這些東西很宏偉,說難聽點:征服世界,賺最大的錢,用人類有史以來能賺最多錢的機器大腦改變世界,成為最有價值的公司,這才是他們最大的計劃。

  3)Playground  安迪·魯賓是Android的創(chuàng)始人,也是我在Google和蘋果的同事。

  Android為什么偉大?  以前造一臺手機要2億美元,現(xiàn)在只要200萬美元。

為什么?因為Android把一切搞定,把一切標準化。

  未來機器人是不是也會如此?  所謂的機器人不是走來走去像人的機器人,而是工廠、倉庫的機器人,甚至監(jiān)視器、無人駕駛也是機器人。

從廣義的角度來看,機器人的革命大還是安卓的革命大?肯定是機器人的革命大。

  怎么做一個機器人的安卓出來?這個很難,因為這不是純軟件的問題,還有底層的硬件,以及它的成本,肯定比安卓的發(fā)明要再難至少10倍。

  Playground就是在走這樣的方向,一個人已經改變全球手機之后還敢做Playground,想得夠不夠大?是不是能夠不斷地突破框框?你有沒有這樣的想法:做一個10億美元的公司,  在拜訪Palygroud之后,有一位創(chuàng)業(yè)者說:“我們看到的創(chuàng)業(yè)不是智慧的選擇,因為創(chuàng)業(yè)本身對偉大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來說不是一個選擇題。

”  選擇題有標準答案,你從中選一個,要做偉大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人家給你一道五個答案的選擇題,你就要想出第六個,第六個是別人答不出來的,這才是成為偉大公司的方法。

  4)Stanford AI(斯坦福人工智能)  我們在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見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,談到AlphaGo,有位科學家說:“AlphaGo就是縫出來的布娃娃,手腳身體以前都有,把它縫出來而已。

”  汽車能比人跑得快,但汽車不代表人。

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要做的是跟真人一樣的東西,這才是真正的Think Big。

  5)All-in的心態(tài)  Yuri Milner講過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,這是他人生做的最艱難的一個決定。

  當年他在Mail.ru(俄羅斯網站Alexa排行第一的網站)好不容易忽悠了VC拿到了2億美金,有各種創(chuàng)業(yè)的打算,比如把Mail.ru發(fā)展成社交、搜索各方面都很強的公司。

  VC說:“我賭你能成為俄羅斯的‘騰訊+百度’。

”就把錢給了他,之后他轉眼把這2億美元全部投到了Facebook,這2億美金占了Facebook100億美元天價估值2%的股份,VC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要把他踢走了,但他感覺Facebook在做一件比Mail.ru更偉大的事情,所以要投資它,這不但是要帶來回報,而且還要學習怎么做更大的事情。

  大家試想: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把Mail.ru發(fā)展到了一個接近百億美元的公司,居然做了這么一個抉擇,把VC全部的錢投到另外一個國家的Facebook里,占了2%的股份。

他說:“如果當時我的決定錯了,我的未來就完了。

”  這種All-In的心態(tài),不是說愿意去賭,賭了有自信會贏,而是他想清楚了,如果輸了我也認。

如果你有這樣的心態(tài),才有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。

  四、總結:如何打造“百億美元”的獨角獸?  1、要有最核心競爭力的文化,真誠的、有情懷的,用這種文化來招最棒、最有才華的團隊,不但符合你的文化,而且鞏固你的文化;  2、作為一個創(chuàng)始人,要做讓自己更強大的事情,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情,做看不到的選擇,做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;  3、劉張博在整個硅谷之行總結了一句話,“讓自己更強大,才能讓公司走得更遠。

”  謝謝大家!

07-20

下一篇:劉強東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進化史:堅決不放棄控制權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
上一篇:周鴻祎,何不忘掉搜索?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