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(chuàng)業(yè)詞典網(wǎng) 創(chuàng)業(yè)知識學習分享
選址、買手和高利潤的二八法則,書店就是零售業(yè),別以為理想主義就能救書店。
8月11日,第一家24小時誠品書店香港店和Abercrombie &Fitch同時開業(yè)。
那天,中環(huán)畢打街和銅鑼灣希慎廣場成為了香港最擁擠的地方。
此前很多人都擔憂,選擇在賣中高檔品牌的銅鑼灣希慎廣場開在香港的第一家店,從8樓到10樓連租3層,面積4.1萬平方米,租金負擔可能過于沉重了。
很多民營書店,包括季風書店來福士分店,都曾經(jīng)因為不再優(yōu)惠的租金而關閉。
它們是書店—誰都知道書店不賺錢。
但開業(yè)當天,從下午3點開始,希慎廣場就在一樓扶手電梯處設置關卡,進行人流量控制。
一個保安拿著擴音器不斷重復“誠品書店已經(jīng)爆滿,如果堅持要進入,請排隊。
”這可能是所有書店最希望看到的場景—雖然實際的效果還得看1個月后的表現(xiàn)。
但也有人并不喜歡這種景象,認為店里那些并不屬于書籍的部分讓“書店”這個地方失去了應有的神圣光環(huán)。
書店的神圣光環(huán)—這往往給予開書店的人們一種悲壯的感覺。
8月22日,在藍色港灣店關閉6天后,北京單向街書店的網(wǎng)站上貼出了一條新日志:“再出發(fā),咱們啟程!”這條日志宣布單向街與朝陽大悅城簽下了新店的合同。
這幾乎算是一個好消息—最起碼,它們終于知道“牢騷抱怨無用”了。
這家書店開張6年,有13位投資人,經(jīng)歷過兩次搬遷。
過去大半年的時間里,這家書店一直處于因租金上漲而可能關閉的邊緣。
2012年6月18日開始,這家書店開始尋找更多的投資者—1000名主人。
8天里,這個活動總共有1073人參與,募資約23.6萬元。
這為它賦予了更濃厚的“理想主義”的悲壯形象。
自開張后,單向街就以“公共空間”的形象存在著。
這與它的6位創(chuàng)始人有關。
他們從《經(jīng)濟觀察報》離職后,“每人出資5萬元,找了個地方,雇了個經(jīng)理人,就把書店開了。
”張帆說。
他是這6位創(chuàng)始人中的一位,現(xiàn)在他每周去開一次會,花30%的精力在單向街上。
單向街第一家店開在圓明園。
這群人都沒有開店做生意的經(jīng)驗,選址在圓明園東門,是因為有一個朋友在那里開了一個咖啡館。
“當時覺得環(huán)境好,沒有想過商業(yè)上的事情。
”張帆說。
但那里不光游客很少,而是除了做活動的時候之外,平時“確實沒有人去”。
3年后,他們搬到了比較繁華的藍色港灣地區(qū)。
這種事情對于英國人Jonah Zimiles來說卻有點不可思議。
在2008年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(yè)后,這位已經(jīng)做了20多年法律代理人的家伙決定開一家社區(qū)書店[Words]。
他可能是比那些認為自己是理想主義的人更理想主義的人,Zimiles去念商學院的原因是希望幫助一些自閉人群,開書店則是希望能夠為更多的殘障人士服務。
因此,書店成為他實踐這一想法的地方—他有約5位是殘障人士的店員。
下一篇:找店鋪需要考察的幾個關鍵指標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新手開店選址避免落入陰陽街陷阱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